弘扬非遗文化,锻造非遗人才 ——兴安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学院成果卓著
兴安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学院于2017年3月30日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在高校内成立的第一家非遗学院。建设兴安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学院,是兴安职院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兴安盟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文化土壤,丰厚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非遗学院承载着我盟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研究和传播功能,对区域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兴安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学院现开设2个民族文化技艺类专业,分别为“民族文化演艺”和“民族美术设计”; 设立4个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大师工作室,即“阿古拉艺术学院”“徐来振铁板浮雕工作室”“王府刺绣工作室”“树皮画工作室”。近年来,兴安非遗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才,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实现教学、科研与创新综合性全方位发展,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本地区极具特色的一张文化名片。
阿古拉老师是国家一级四胡演奏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兴安盟音乐家协会主席。曾被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誉为“世界四胡第一”,是中国当代四胡艺术的领军人物。
铁板浮雕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其艺术工序是在坚硬的铁板上,一锤一錾敲打出凹凸不平的浮雕效果,经过打磨、抛光、烧色等手段处理,使作品产生素描般质感强烈的艺术形象。非遗传承人徐来振老师的艺术之路尤为艰辛,他从小喜爱艺术,中学起开始学习绘画,当过兵,自谋过职业,48岁才开始研究铁板浮雕画。他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毅力,从临摹到创作,在敲敲打打中雕琢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树皮画是利用树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态、不同颜色与纹理,经创意巧妙组合粘贴出的各类半浮雕式图画。我盟阿尔山市区域内的白桦树皮,纤维细密,薄层如纸,是一种独特的树皮画创作原材料,由这种工艺材料制作成的树皮画,形式精美,画面灵动,不易褪色,非常适合收藏。兴安职院美术工艺系树皮画艺术201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蒙古族手工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蒙古族人民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近年,我盟农村牧区妇女以蒙古族手工刺绣为脱贫产业,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针线交错间绣出多彩美好的生活,成为兴安盟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非遗学院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传承、研习、研修培训活动,先后承办了国家艺术基金“蒙古族四胡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内蒙古文化旅游厅“非遗+扶贫”研习班、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举办了蒙古马文化主题论坛和“非遗文化周”等系列活动,促进了高校与非遗文化建设的协同发展。面对大号来势,非遗学院将通过整合资源,提炼挖掘兴安盟本土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发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坚守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在兴安盟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道路上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