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学院教授在科尔沁叙事民歌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 2020.11.25
  • 综合新闻

11月20日,由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内蒙古民间艺术协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通辽民族歌舞团协办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学术研讨会在通辽举行。来自国内各高等院校,科尔沁叙事民歌研究学者、专家从事相关传承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0余人参加会议。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副教授孟浩、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那音台教授应邀参加会议,两位老师在大会上作的主题发言受到大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与赞扬。

image.png

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那音台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孟浩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为《地方高校传承开发科尔沁民歌艺术的探索》,从地方高校传承科尔沁民歌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兴安学院开发利用科尔沁民歌艺术的实践探索研究、传承科尔沁民歌的社会价值三方面阐述,彰显了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那音台的发言内容为《关于图什业图民歌<正月玛>的经典性》,详实地阐述了这部经典民歌是科尔沁民歌的代表性经典民歌,阐述了如何保护传承发展的途径。

image.png

image.png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2008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刊推出孟浩的主题发言(论文)内容,以飨读者(征询那音台教授意见,其蒙文论文不在此发表)。

地方高校传承与开发科尔沁民歌的探索
孟浩

摘要科尔沁民歌在我国民族宗教史,民族音乐史、对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经验,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科尔沁民歌货源的文化与教育价值;2、兴安学院音乐教育传承与开发科尔沁民歌资源的实践探索;3、科尔沁民歌在地方高校的传承和利用对地方民族文化以及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贡献。

乌兰杰在内蒙古科尔沁民歌协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说道:科尔沁民歌博大精深,品类齐全,既善于创造,又善于保护遗产。众所周知,科尔沁民歌在我国民族宗教史、民族音乐史、对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弘扬、传承和保护科尔沁民歌资源,如何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内容健康的文化精品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确实有利于加强民间音乐保护、传承意识,并激发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经验,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方高校传承开发和利用科尔沁民歌资源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

民歌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寓意和历史内涵。研究科尔沁民歌发展历史,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地方高校开发和利用科尔沁民歌资源,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艺术,保护科尔沁地区艺术文化生态的平衡,另一方面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性价值。

(一)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

科尔沁尼歌是兴安文化的灵魂,记录着科尔沁人的理想与梦幻。科尔沁民歌充分展示着我们文化的色彩、活力和生活特点,是馈赠给我们兴安人最珍贵的礼物,它能“使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广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个性"。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发和利用科尔沁民歌资源,确立以其文化传承为基点,学习古今中外优秀音乐文化,可以促进师生在深入了解科尔沁民歌文化的背景下,充分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感染和净化我们的审美心理,形成开放、平和、包容的文化心态。

(二)有助于丰富地方高校教育的价值内涵

地方高校对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的有益探索。开发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有助于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家乡的音乐让家乡人先传唱,这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尔沁民歌文化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因此,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有助于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人才

开发利用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是地方高校音乐课创造性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构,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科尔沁民歌,再了解外国音乐。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蕴藏于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主动参与音乐生活,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学生审美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二、兴安学院音乐教育传承与开发科尔沁民歌资源的实践探索

(一)兴安学院开发和传承科尔沁民歌文化资源的尝试

1、筛选科尔沁民歌音乐素材,充实我院音乐课程。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对我院音乐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对现有音乐课程的充实与改革。只有不断地完善、调整现有音乐课程,把优秀的科尔沁民歌加以开发和传承,才能使音乐教学符合艺术教育改革的要求。

2、基于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开发校本音乐补充教材。不断组合音乐文化教育可利用的资源,编写地方音乐校本教材,逐步形成地方音乐教学资源库,为学校音乐教学提供多样选择;积极开发校外活动课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同时,邀请民族乐团、演奏家、民间艺人等来校举办演出活动和讲学活动。

3、发挥科尔沁民歌文化的感染力,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电台、计算机网络等媒体中的科尔沁民歌资源,选择其中适合学生的校园音乐,进行整合、录制、传播,开辟音乐教育节目。充分开发、利用学校音乐阵地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开展校园科尔沁民歌艺术活动。举办有关科尔沁民歌的“歌咏比赛”、“音乐会”、“艺术节”、“音乐讲座”等活动,与此同时,组建学校艺术团如合唱、舞蹈、马头琴、四胡、民乐队、组合等学生团体,不断吸纳新生参与,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包括科尔沁民歌艺术情趣。

4、加强科尔沁民歌文化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教师决定着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建设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调动现有音乐教师的研究潜能,使之尽快适应音乐文化资源组合教育的需要;要积极挖掘具有一定才艺的科尔沁民歌技能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在提高教师科尔沁民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增强教师的制作和整合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对乌力格尔、长调、短调等反映乡土民风的乐歌的表现力。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乌力格尔,一旦走进学校教育环境,对民间音乐承载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的激发,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将有助于引发全社会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爱护,进而激活地方民间音乐的生存机制,强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开发科尔沁民歌文化资源的基本原则

成果引入原则。首先要把优秀科尔沁民歌作品引入课程,构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完成科尔沁民歌的课程转化。

文化相合原则。要与科尔沁民歌资源的挖掘、传承相结合,再现优秀民间艺术,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科尔沁民歌音乐资源建设要满足学校音乐教育的要求,把科尔沁民歌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蒙东地区的音乐特征看,兴安学院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着重长调、短调、安代音乐、蒙古族器乐等方面的建设。

师生相融原则。音乐师资方面,一方面要强化对民间艺术观念、知识、技能、创作的培训,参与科尔沁民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要将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家请进课堂,充实师资力量。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共性情况,并考虑特定师生的适应性。在科尔沁民歌课程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要讲求音乐的教学美,让学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总之,内蒙古东部地区是科尔沁人主要聚居区,这一地区的蒙古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和地城环境背景下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同时科尔沁民歌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尔沁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把科尔沁的种子播向下一代,保护、传承和开发科尔沁民歌,将科尔沁民歌系统地纳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社会职责,也是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具体措施。相信,通过对科尔沁民歌的传承和开发与利用,在地方高校进行科尔沁民歌入教材、入课堂必将推动兴安盟民族文化以及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