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北方 浓情中秋
中秋传情中华地,国庆声震神州天,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2020年10月1月,不一样的国庆、不一样的中秋,旅游与民族文化系北方钓鱼台烹饪学院全体师生共度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段诗句道出了异乡学子对家乡的思念。封校的双节,为了减轻北方学子思乡情,师生共做月饼、包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山河歌唱,遍地流芳,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一起欢呼,共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