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张桂梅

  • 2021.02.27
  • 媒体播报

image.png


所有和张桂梅共事、亲密接触过的人都承认:


张桂梅,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这个身体瘦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老十岁的黑龙江女人,脾气上来,能抓起椅子丢向学生。


她见不得酗酒的家长,说:“如果人在跟前,我要抡起板凳砸他。”


她的亲友骂她没有人情味。


她的学生说她是魔鬼。


她还被路人骂过疯子。


反正,就是哪哪和常人不一样。


最近,这位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的老校长,对前来捐款的学生说:


滚出去!


只因该学生做了全职太太。


张桂梅还说了一堆难听的话,diss全职太太,什么“连花盆都不是”。这被视为向一亿多人开炮。


——据统计,我国四分之一已婚女性做全职太太,按2013年人口资料计算,25岁以上女性就约有4.9亿人,如果有4亿人成婚,我国全职太太也有1.6亿了。


她还说什么“不要相信他们这些男人”“指望他们养你啊”,又被视为有“仇男”倾向。


被网友围攻,没见她出来解释和道歉,倒是挨批的那个学生黄付燕出来挡箭:


我老师话丑理正!


你说,她怎么这么剽悍呢?


image.png



01



张桂梅的“刺头”劲,从2005年她提出办免费女高时,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一年,时任云南丽江华坪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文华陪张桂梅进京,参加央视某节目录制。


路上,张桂梅说出一个惊人想法:在华坪,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杨文华直言“不现实”。


华坪县是山区农业县,财政紧张,且什么时代了,还搞“男女分开”的女校?


回到华坪,县里组织了讨论会,所有人都投了反对票。


这样,张桂梅总该妥协了吧。


孰料,她的一番举措,让所有领导都尴尬了。


为了筹钱,她去沿街“讨钱”了。


逢人就宣讲她的想法,拿出报道她的报纸和教师资格证,希望得到一点赞助:


2元可以,5毛也行。


她被人当过骗子、傻子,被吐过口水。


有一次去昆明某企业求助,未等她说完,对方就叫保安送客。


张桂梅性子倔非要把话讲完,对方放了狗咬她。


裤腿被撕破,脚流血不止。


截至2007年,几年过去,仅“筹”到1万元而已。


大家总以为她会知难而退,孰料张桂梅偏不。


2007年张桂梅当选十七大代表。县里考虑她得改善形象,拨款她7000元买衣服。


结果,“服装费”被张桂梅买了几台电脑,添置给了工作的学校。


上会后,穿着破牛仔裤的张桂梅引起了记者注意。


再仔细看,记者发现她头上还鼓着一个包。


张桂梅笑笑:“都是肿瘤转移鼓起来的包。”


次日,新华每日电讯特别报道《我有一个梦想》轰动全国。


由此,女高项目启动。云南省、市、县先后拨款。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开学。


这事,真让她办成了。


image.png



02



张桂梅为什么这么心心念念要办女子高中呢?


原因,还是山区人们的贫困和蒙昧,刺伤了她。


夏天以来,媒体报道了很多她的见闻。


秦鉴君印象深刻的有两件:


有一次,一位妇女在山里干活,被陌生男子拽了她的衣服。


因为深感羞耻,夫妇双双上吊自杀,两个孩子一夜沦为孤儿。


还有一件是,她所兼任院长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一个孩子的身世。


他的妈妈生第二个孩子时,图省钱没有去医院,结果难产,大出血。


临死前,她说想见一下丈夫。


结果她婆婆说:你不能见。


因为女人生娃娃死亡是不吉利的。


她的丈夫非常孝顺母亲,听了母亲的话,一犹豫人就没了。


最后一眼,谁都没见到谁。


男的就很自责,经常酗酒,有一天,犁田的时候躺倒在稻田里淹死了。


张桂梅非常痛恨这位老婆婆。


有一天,她带了火腿肠去看孩子,结果老婆婆都没见过火腿肠。


她说:这位老婆婆,一辈子没有下过山,就生活在那个小圈子里,被愚昧笼罩。


后来,老婆婆去世了。


张桂梅去接孩子到福利院,路过他爸爸坟头的时候,她让孩子跪下,给爸爸磕了三个头。


她对那位父亲说:你放心,你的悲剧,我绝不会让在你的儿子身上重演。


张桂梅感受到:一个家庭里没有妈真是不行的,妈的愚昧会带来很多很大的悲剧。


也是在华坪任教期间,她发现,不仅读书的女生少,而且一学期下来,不断有女生消失,一打听,有的是家里紧张,有的是嫁人了。


如果女性的蒙昧一代一代传递,这个地方根本不会改变。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岁及以上、未上过学的人数中,女性占比达71%。


如果贫困女孩教育问题不能解决,就陷入“贫困女孩-贫困母亲-贫困下一代”的恶性循环,所以:


救一个,就是救三代。


image.png



03



华坪女子高中开办后,张桂梅踏上了让失学女孩“返校”的长征。


村干部都做不到的事,她做。


为争取到生源,让更多女孩来读书,她挨家挨户走访。


image.png


有的家长好交流,有的家长油盐不进,这个时候张桂梅像母老虎一样发飙:


“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不用你一分钱,你还想怎样?


还有一年,张桂梅看到准高三的女孩在家里掰玉米,读小学和初中的弟弟去被送去补习。


张桂梅气急,对着孩子妈妈怒吼:“你们是不是脑子有病?姑娘要高考,送儿子去补习!”


她撇下200元钱,带着女孩下山。


张桂梅患有小脑萎缩症,双脚不太灵便,山路又难走,为了家访,好几次途中摔断肋骨,昏迷途中。


从2008年到2020年的12年,她走了12万公里山路,找回1800多个辍学女孩。



04



在华坪女高,张桂梅以凶悍著称。


生源都来自贫困家庭,大都有辍学经历。有一次,有个女生在全市统考中,数学仅考了6分。


一天晚上,张桂梅趴在教室窗下偷听,发现讨论课上,学生们讨论多的是自家的猫、狗、毛驴和哪个同学去打工、谈对象或嫁人的消息。


停!不能再这么教了。


她开始施行军事化的铁腕。


统一穿校服,剪齐耳短发,禁止任何打扮收拾。


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张桂梅就拿小喇叭满楼道喊:“起床了起床了“。


image.png


她制定严格的时间表。


洗漱不能超过5分钟,从教室到食堂不超过3分钟,吃一顿饭不超过10分钟。


晚上23点30分,高一高二女生可以回去睡觉,高三则要学到凌晨12点20分才能睡。


只睡5个小时,困了怎么办?


困了就站着念书。


学生周云丽想出校园玩一会儿,张桂梅一怒之下摔了手机,又抓起一把椅子,向周云丽甩去。


还有一次,有两个女生请假,张桂梅怒骂“再这样就卷了铺盖滚回家”。


有学生回家看言情小说,张桂梅赶到她家,抱了一摞“闲书”出来,当场烧毁,边烧边骂,女生被骂得痛哭流涕。


因为她的苛刻,学生给她起外号:“魔鬼”、“周扒皮”。


张桂梅还逼迫老师:


我们必须拼了命去做,你们要是怕苦怕累,现在就辞职!


孩子学不会就从小学补起,用3年教会她们12年的知识!


人家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每个孩子,最少二本!


高一高二上完课,高三就海量刷题。


有人说,张桂梅这种军事化管理和题海战术要不得。


她说:学生们底子太差了,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送她们进大学!


image.png


在这里,没有一个学生、老师不怕张桂梅。


但他们不叫她校长。


多数学生叫她“张老师”、“老太婆”,或“老妈”。



05



张桂梅自己没有孩子。


她是华坪女子高中一千多女生、也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孤儿们共同的妈。


张桂梅说她一生中最想说出的词,就是妈妈,也一直想成为一位妈妈。


她的母亲去世的早。


1957年张桂梅出生黑龙江牡丹江市,她的母亲已经48岁了。


她排行12,家中最小,但因各种原因,这个家庭只活下来6个孩子。


母亲也很早过世,童年的她,几乎是在哥哥姐姐背上长大。


那时的张桂梅就很淘气,很刺头。


有一次和家人赌气,跑进大山差点被狼吃掉。


还有一次,和父亲进山拉柴,翻车被埋在柴堆里。


她还曾不小心引爆日军当年埋下的地雷,被掀起的土石掩埋,大难不死。


上小学后,又逃学,抓毛毛虫吓唬同学。


她一直梦想天伦之乐的温暖,但历经命运多舛,仍渴求未得。


17岁那年,父亲去世,张桂梅随姐姐赴云南支边。


一开始,她在林业系统做一线行政,还曾因“晕水”不敢过河。


在这里,她经人介绍遇到了后来的丈夫。


二人相识,一见钟情,不久走入婚姻殿堂。


image.png


林业子弟学校缺老师,丈夫正是校长,张桂梅就随关系转了过去,教育生涯由此打开。


后来她考取丽江师范学校,毕业后,随丈夫调至大理教书。


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最靓丽的时光。


那时的她,也穿高跟鞋,抹口红,唱流行歌,还爱逛舞厅,和今天时尚女性没两样。


好景不长,1993年,就在他们打算要孩子之时,丈夫查出了胃癌晚期。


张桂梅竭尽全力要救回丈夫。


治病很贵,进口药,一针七八千就没了。


她把大理带院子的住处都卖了,加上全部存款20多万,大半年就花没了。


丈夫说:算了,别治了。


张桂梅说:我有工资嘛,你怕什么呢?


她安慰丈夫:


我们能活一天算一天呗,就等于你陪我一天就行呗。如果说出了奇迹,好了,你不需要上班,在家给我做饭。我上班就行。


这样的张桂梅,你说她“仇男”?


后来为了筹钱,她打电话给丈夫的亲戚,给学校借钱,都被婉言拒绝。


世态炎凉,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


丈夫最终没有救过来。


因无钱被医院下达“逐客令”的那天,张桂梅坐在大厅,旁若无人,放声大哭。


她一直没有原谅自己:我这个妻子太无能了,没有让他自然死亡。



06



丈夫的去世,给了张桂梅生命中最大重创。


她一度觉得此生失去意义,是学生一篇作文提醒了她:再看不到老师美丽的笑容了。


她意识到不能耽搁孩子,申请把自己调走。


这一调,就来到了后来扎根半生的丽江华坪。


在这里,张桂梅变得异常拼命。


一开始被调到华坪中心中学,后工作出色被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担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


在这里,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度累到晕倒。


她把丧夫之痛,都转移到了对教学的投入,对学生的关注。


不多久,她的身体出现了不适,查出子宫肌瘤。


当时,张桂梅的态度是,不要影响毕业班教学进度,于是忍痛坚持教学,身体一度虚弱到一个飞来的罐头盒,就能将她击倒。


好不容易送走毕业班,年底,肿瘤又复发了。


去医院做了手术,取出了4斤重的肿瘤。


经查:是癌。


厄运的连续打击,人会绝望的。


张桂梅一开始态度是:不治了。


她见识过丈夫患病后的人情冷暖,她不想再度体味。


然而,她的事迹被报道出去,华坪整个县城都动起来。


县长都被感动了,探望她说:你不要怕,我们再穷,也要救活你。


来自陌生山民的善款,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


有个企业家,带来城里办事的2000元钱,全部掏出来,没留下名字。


还有从山里进城的农妇,在身上只有5元的情况下,只留了回去的路费,其余全部捐出来。


张桂梅改变了主意:


我要活下去,余生,就当是报答这里了。



07



如今的张桂梅,在和她身上的23种疾病赛跑。


左手骨瘤,右手神经末梢瘤,左肾囊肿,右肾错构瘤,脾血管瘤,头前额骨瘤,肺纤维化。


从2019年10月开始,她每天要重复5次,吃14种药。


药太苦,只有混在西瓜汁里才喝的下去,每喝一口“西瓜汁药“,她会吃两三口饭。


吃饭,也是为了吃药。


image.png


她把身体捐出去了,也把所有收入捐出去了。


全部奖金、津贴、工资、累积100多万,一分未留。


孩子身上衣单,她就把自己的衣物给她们,带她们看病,接济贫困学生。


她散尽了身家,也把亲情熬“没”了。


2006年,外甥重病在昆明住院,姐姐给她打电话,说四川这边的亲戚都表示了,我这边就你一个亲人,你不表示我怎么见人?何况你刚拿到一笔钱,“兴滇人才奖”30万。


张桂梅觉得钱不是奖给自己的,没过自己的手,直接划到了县委组织部账上,捐给丁王民族小学。


这位外甥与她年龄相仿,他们无话不谈,关系也最亲近。外甥走后,张桂梅自责地说,福利院到现在,还高高堆着他捐的卫生纸。


2008年,正是“女子高中”建校最吃紧的时候,东北打来电话,说她哥哥快不行了。


张桂梅当时正在北京录节目,有企业家答应给她捐款几十万。为了学校救命钱,她咬牙把节目录完,“如果错过这几十万,上哪再去找呢?”再打电话回去,哥哥已经去世,没见上最后一面。


再后来,云南的姐姐住院三个月,她也没去看一眼,因为一直在外开会、找钱,偶尔回华坪,又被福利院的孩子们围着……


姐姐去世她不知道,打电话问家里人,被反呛道:告诉你有用吗?


如今的她还剩下两个姐姐,但已经不敢给家人打电话,她知道即使有事,也无钱无力给他们帮忙。


孤身在外,病痛缠身,六亲不认,值得吗?


image.png



08



2020年7月,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150人上本科线,70人考上一本,一本率超过44%。


这已经是建校12年来,华坪女高综合上线率10年位居丽江市第一。


实际上,2011年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4.26%,已被认为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人们没有想到,张桂梅的学校居然能持续更新传奇。


但是,挑剔的张桂梅却不满意:这是华坪女高底子最好的一届学生,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她们一定能考的更好。


她说:


我想要我所有的姑娘都上一本,上双一流。


我想让她们上最高最高的目标,上清华北大!


一切,就像华坪女高的校训所写: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很多人因此改变命运。


曾经有位姑娘,被母亲遗弃在福利院门口,如今她从浙江大学毕业,已在大城市成家立业。


她打来电话,激动地对张桂梅说:


老妈,我生了个女儿,没有丢掉,还把她打扮得特别漂亮,教育得特别好。


张桂梅问她,怎么不再生个儿子呢?


她落泪了:老妈,你忘了我的身世吗,你忘了你给我的教育吗?


还有前面提到的,被张桂梅“痛打”过的周云丽,2015年7月她大学毕业后,考上丽江宁蒗县一中数学教师岗位,听说华坪女高缺数学老师,她放弃正式编制,回到华坪女高担任代课老师。领到第一个月工资——3000元,她把钱全捐给母校,补助学妹生活费。


她还记得大一寒假放假回来,她溜进华坪女高,悄悄跟在张桂梅后面,突然一把抱住了她。


张桂梅转身一看,是周云丽。


周云丽笑嘻嘻说:“老妈,你再锤我一下嘛?!”


张桂梅举起弯曲的右手,扬在半空中,久久没有落下。


她笑了。


image.png



09



“不支持全职太太”引发舆论风波后,张桂梅始终没有回应。


倒是被骂“出去”的那位女生黄付燕,出来“挡箭”。


原来,新闻曝光的“被骂出去”的事件,就发生在2018年。


真相并没有那么戏剧化,张桂梅只觉得她有更好前程,对她的选择失望,婉拒了捐款。


在被老师批评后,她及时整改,已于2019年考上特岗教师,如今状态“焕然一新”。


她说,老师的话,是站在华坪女高的学生角度说的。


山区女孩做全职太太,和中产、富庶家庭的女性做全职太太截然不同,完全是两种命运和天差地别的风险。


老师批评她的新闻,她还转发到朋友圈,评论说:


我们有个性的老大。


由此,你大概就能理解,张桂梅对于学生满是“尖刺”的言行,从何而来。


她的金刚怒目背后,正是对这个世界最深刻的温柔。


在义务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后,她四处跟人聊天想要改名,不用孤儿院和福利院的名字,不想孩子被歧视。


有个摩的师傅说:你叫儿童之家,鬼知道儿童之家是什么地方?可能还以为是幼儿园。


于是,定了这个名字“儿童之家”。


image.png


创办华坪女高后,当有人问学校招收对象是否都是贫困女学生,张桂梅赶快纠正:


贫困对于女孩来说也是隐私,我们一般都不这么说,我们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子”。


这些细微之处的爱,多到不胜枚举。


凤凰网记者问她:“你把自己的家和亲人都舍弃之后,你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张桂梅说:


我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幸福,那么多人的起码不返贫。


哪怕是我救了10个,我也觉得我值了。


你不仅救了她一个,可以救她好几代人。


从她这个地方,贫困阻断了,愚昧阻断了。


对后面的我们的世界,我们多了一份精彩,多好。


她并不掩饰“自我牺牲”的定位:


我的一生,就想自己站在那个地方,像小英雄一样,我为别人能够当救世主一样,我觉得够了。


但她希望她关爱的孩子们,有全新的人生,“她们不需要过这样清苦的生活,该怎么生活,就怎么去生活。她们不需要这样,因为她们未来的世界会变越来越好。”


她不后悔这种选择:


大家对我的爱也好,我对大家的付出也好,我们都是值得的。


image.png


最后,想说说张桂梅的“刺”。


她出生的地方,是一个盛开玫瑰的地方。


她的本名,就叫“玫瑰”。


只是去报户口时,管户籍的工作人员不会写,临时改成“桂梅”。


一切仿佛预言了她的命运:历经苦寒磨砺,仍然执拗地绽放。


当你注意到她言行中执拗的尖刺时,不要忘了那上面,还有一朵瑰丽的花。那是世上最美的玫瑰。


那是一个女人燃烧一生的,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