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品鉴】杜岸强丨如何在诗教工作中抓好诗词曲创作

  • 2021.05.08
  • 校园生活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
       
       诗教工作是对受众进行诗词曲传播引领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诗教工作中抓好诗词曲创作,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诗教工作中应该从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分别入手,引导受众赏读优秀诗词曲作品,学习诗词曲的创作,陶冶思想情操。
  一、诗教工作中的普遍教育——面向全社会
  诗教工作应该抓好普遍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将普遍教育作为诗教工作的基础内容予以普遍落实和重点落实。
  (一)普遍教育的普遍落实。对于诗教工作必须首先做到普遍落实,逐步营造全社会各类人群,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普遍吟诗、赏诗、作诗的文化氛围。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与各行业主管部门探讨建立适当机制,促使各行各业(学校、机关、部队、企业、社区和社团组织)普遍开展诗词曲教育工作。一是将我国历代优秀的传统经典诗词作品,依据其主题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遍传播;二是选择国内外优秀的现代诗歌,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进行普及式传播。要把普遍落实当做诗教工作的基本内容首先落到实处。对于大中小学生的文史类教学和考试活动,要力争把诗词内容予以普遍融入。对于机关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与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对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将诗词作为从业履职的基本培训学习内容。把幼儿园和小学生的儿歌、诗词教育,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予以有效延续。就目前部队兵源素质来看,大专以上学历应该是主要成分。他们来到军营后必然要接受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训练和教育。可以考虑让年轻战士在接受政治、文化教育的同时,适当参与诗词诵读和鉴赏活动,令其在朝气蓬勃的年龄阶段,借助于部队严格规范的管理环境及时提升诗词修养。企事业单位,城市居民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牧区,也要普遍对员工、市民和农牧民中的青壮年群体,进行力所能及的诗词鉴赏和诵读教育。
  (二)普遍教育的重点落实
  在进行诗教工作普遍教育中,还要考虑一个普遍教育中的重点教育即重点落实问题。有鉴于目前全社会尚缺乏诗词曲系统教育的环境下,要让诗词曲能够像流行歌曲、幽默段子那样拥有一个蔚然成风的状况,我们必须有效确定一个诗词普遍教育中的重点教育着眼点,这个“着眼点”不能是循规蹈矩漫长培养的,而是有效速成的。那就是借助于各级诗词学会和各类诗社等诗词社团组织,以党和国家的有效支持为动力,用社会化的实际应用为引领,让各类诗人和诗词爱好者迅速成长,并得以施展才华。这类群体应该是各级诗词学会的会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许不再年轻,除了少数对诗词有所造诣的中青年爱好者以外,绝大部分人员可能都是有所闲暇时间或退休后的初老年人。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职工作期间普遍都是从事文化工作或者对文学饱含兴趣的人员。对这部分诗词学会的会员,必须作为诗词曲的重点教育对象给予重点扶持与培养,使之成为引导全社会各类群体关注诗词曲的骨干力量。
  二、诗教工作中的重点教育——面向青少年
  诗教工作有普遍教育,还应该有重点教育。这个重点教育的对象应该是青少年,落脚点应该是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熟读儿歌和传统经典诗词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在校学生,务必在语文课堂上继续接受规范的诗词教育。不仅要他们能够熟悉掌握常用词谱格律要素,还要逐步让学生们在儿童少年阶段养成一种普遍的诗词思维和表达习惯,并结合个人学习生活,创作出一定数量的个人诗词作品。
  (一)重点群体
  重点教育的着眼点当然是青少年,甚至是儿童少年,要把一个人在其世界观初步形成尚未定型阶段,作为普及诗词曲教育的黄金阶段来重点关注。人们通常把少年阶段称为人生花季,就是因为少年是多梦的季节,是诗情孕育萌生的阶段。我们务必让孩子在步入小学接受语文教育的初期,就能够接受规范的诗词鉴赏和创作训练。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培养并形成诗的情怀,直至初中花季最具诗情画意的年龄阶段,开始形成诗人气质。这里就要探索建立一个专门面向青少年,尤其是针对儿童少年的专门机制。让语文教学和考试不再单纯是字、词、句的背诵、默写和解读,也不再是简单的词句性质分析和语法的教条划分,而是实践运用,是顺着少年儿童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们在人生多梦的季节养成诗词思维和表述的美好习惯,掌握运用最精炼的诗词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娴熟技能。
  (二)重点内容
  在明确了诗教工作的重点教育对象应该是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儿童以后,诗教工作的重点内容就应该是随之需要考虑的问题。诗教的重点内容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诗词曲作品。我国古代优秀诗词曲作品可谓是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传颂不息,始终浸润在我们民族的灵魂深处。诸如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等,杜甫的《叹庭前甘菊花》、《醉歌行》等都是优秀的诗作,欧阳修的《采桑子》、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是优秀的词作,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都是优秀曲目杂剧。我们必须将这些作品列为诗教工作的重点赏析内容,对青少年进行重点普及。要让诸如屈原、宋玉、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李贺、王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陆游、关汉卿、马致远等我国古代众多伟大诗词曲名家的名字永驻人心。
  二是国内优秀的现代新诗作品。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倡导,我国新诗得以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诗人,诸如艾青、徐志摩、郭沫若、冰心、臧克家等;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诗歌作品,诸如艾青的《春》、郭沫若的《骆驼》、徐志摩的《我有一个恋爱》、臧克家的《泥土的歌》等。还有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当代诗人和诗词爱好者创作的众多新诗作品,都应该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赏读的内容。
  三是国外优秀诗歌作品。“洋为中用”不仅仅是在科技、经济领域有效遵循,在文化领域依然可行。因为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这对于丰富我们的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代表作《浮士德》)、海涅(德国诗人,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代表作《神曲》)、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吉檀迦利》)、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西风颂》)等都曾在诗歌创作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外国诗歌作品,可以更加广泛地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多角度地提高文学修养。可以使得广大青少年学习鉴赏和把握中外诗歌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培养创作兴趣和创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诗教工作中从普遍教育和重点教育分别入手,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引导其逐步形成赏析诗词,创作诗词的良好局面。

image.png


作者简介:杜岸强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文联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内蒙古自治区分会文学专业副主席、兴安盟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高级顾问。原籍山东邹城,现供职于人民银行内蒙古兴安盟中支。曾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文学评论等数百篇(首),出版有个人诗文集《星星集》、《心海情帆》(1-3册)、《静潭涟漪》、小说集《诗韵传说》。在网络发表长篇连载小说《热线主持人》、《回吻人生》等。短篇小说《问题贷款》、《央行押运》曾在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