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 | 自治区职业教育五年发展成就回顾

  • 2022.07.07
  • 综合新闻

春华秋实
时代精神朝气蓬勃
长风浩荡
嘹亮号角催人奋进

今年,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变革时不我待,发展任重道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重大。为赓续百年荣光,奋进时代新程,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蒙古教育发布”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展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师生“牢记嘱托 筑梦北疆”的生动故事,不断激励广大师生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交出优异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image.png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加大制度创新,加强政策供给,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image.png

抓思政育人,德技并修呈现新面貌。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广泛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将职业技能锻造、职业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优秀毕业生宣讲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育匠人、铸匠心。落实高职院校辅导员配备1:350指标要求,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

抓类型定位,职教体系建起新架构。积极搭建类型教育四梁八柱,探索建立纵向贯通培养体系,持续实施中、高职五年制职业教育,21所高职院校与13所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推动5所本科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落实“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方式。加强职业教育横向融通,探索职普融通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依托职业院校建设社区教育教学点,7个旗县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形成。

抓标准规范,基础能力得到新提升。严格落实国家标准体系,实施“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建设自治区级示范中职39所、高职15所,推动33所县域中职学校进行达标建设。29所职业院校入围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工程,生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稳步提升。中职高职规模持续增长,在校生达39万人。指导167所院校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增值赋能,走优质发展之路。

抓转型升级,结构布局实现新优化。坚持增设一批、升级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工作思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立项建设35个高水平专业群和126个优质专业。目前,全区职业院校设置1466个专业布点,专业涵盖19个大类,覆盖我区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职业院校布局,打造引领发展、具有头雁效应的品牌学校,21所中职、4所高职院校获评国家级示范(骨干)学校,3所高职学院入围国家“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抓质量提升,教育教学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3个。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成为主要教学模式,3所院校入围国家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9所院校入围国家级试点单位。构建师生广泛参与、院校积极推动、层级有效衔接的竞赛体系。“十三五”期间,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191项。

抓队伍建设,教师力量得到新加强。着力建设师德高尚、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实现了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组织教学能力竞赛,加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和遴选,教学改革、教材研发、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全面提升,自治区连续两年获国家教学能力比赛“最佳进步奖”。推动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升。

抓教育投入,助力发展释放新动能。坚持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原贫困地区举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资金达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促进达标建设。坚持“志”“智”双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近100万人次。

image.png

下一步,全区职业教育系统将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机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提升质量目标、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增强适应性要求,在完善体系上发力,不断强化类型特征;在提质培优上发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产教融合上发力,不断健全办学机制;在强化服务上发力,不断发挥赋能作用,聚合政、行、企、校各方力量,努力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