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非遗”传承创新团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四胡爱好者演奏技艺和水平,7月19日,“传承非遗音乐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蒙古四胡演奏培训班在察尔森镇宝日嘎查举办。科右前旗四胡协会,察尔森镇四胡艺术团以及各旗县60余名四胡演奏爱好者参加培训。
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学院“非遗”传承创新团队教授、国家级四胡传承人、四胡演奏家阿古拉老师为学员授课。学院“非遗”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音乐传媒系主任白婧,以及团队成员音乐传媒系专业委员会主任富宏、办公室主任李瑾玉、音乐教师贺奇共同参加开班仪式。
白婧主任在开班仪式上讲话,她指出,蒙古四胡是传播“草原文化”的使者,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希望参训学员要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培训任务,更好地展示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把四胡的“非遗”名片打造的更加亮丽。
此次培训为期5天,吸引了众多四胡爱好者踊跃报名,现场气氛热烈。阿古拉老师精心准备培训课程内容,围绕四胡的指法特点、演奏技巧、滑音、颤音、打音、泛音、双打音及采用何种坐姿等方面为学员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基础不同的学员进行分层教学和单独指导。
“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地域,开展这次培训是希望大家能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在未来的音乐道路上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为蒙古四胡走上更大的舞台而不断奋斗”!这是阿古拉老师的心声,也是所有学员的期待。
此次培训将“非遗”艺术送到了群众中间,进一步提高了乡村四胡爱好者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文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