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品鉴 | 原创美文 共同体美学意识的典范之作——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赏析

  • 2022.05.11
  • 国学活动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努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具有的思想文化素养。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将每周推出“国学品鉴”专栏,为您推荐草原儿女原创美文,领学红色党史,鉴赏诗词曲赋,共同解读传统节俗。

2019年,由内蒙古兴安盟乌兰牧骑原创、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资助项目——音乐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以下简称《太阳》剧),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巡)演剧目。这是全区三个入选剧目中唯一的一部音乐剧,唯一一个盟市级入选的剧目(另外两个节目为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的舞剧《骑兵》与交响乐《旗帜》)。这部音乐剧围绕科尔沁草原的红色历史,艺术地再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面临生死抉择时刻,中国共产党深入人民中,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了内蒙古各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并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为幸福生活、为创立新中国贡献力量。音乐剧舞台整体艺术风格上史实观照与浪漫主义结合,融入了浓郁的民族文艺美学元素,呈现出强烈的共同体美学意识,完美诠释了内蒙古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深刻内涵。该剧经过兴安盟乌兰牧骑的精心排练,历时近两年的打磨,已经打造成为一部感人至深的精品舞台艺术剧目。


image.png
用音乐剧讲好红色故事
《太阳》剧的主题阐述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决定内蒙古前途与命运的重要时刻,在科尔沁草原上以扎木苏为代表的进步青年群体,在深入草原的中国共产党员赵大哥的帮助与影响下,使他们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内蒙古各族人民彻底解放的道理。最后他们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表达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家国情怀。”
image.png

红色旋律的地域符号

音乐剧的特点中,旋律与唱词,对白与舞蹈,直接关联着剧目的艺术品位。《太阳》剧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舞台幕布背景和音乐旋律完美契合,演员表演与动情歌唱完美结合,静态的美与动态的场面相互衬托。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时代服饰与浪漫舞蹈的具体呈现等充分展示了音乐剧艺术灵动的韵味。尤其以古老的内蒙古科尔沁民歌《莫丽玛》为音乐主旋律贯穿全剧,奠定了全剧的红色主基调。“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当舞台上舒缓宽广、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音乐响起,令人怦然心动。1952年,作曲家美丽其格将这首民歌改编为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50多年来,这首歌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成为各族人民歌颂中国共产党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可以说,主题音乐选用这首歌的旋律,既是共同体美学的彰显,也与音乐剧主题完全契合。

image.png

情节推进与艺术创新

《太阳》剧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植入了乌力格尔(说书)、岱日拉查(对口争辩辞令)、多人好来宝(联韵)三种典型的蒙古族民间传统曲艺形式来自然推进情节,升华主题。
image.png
总体看,《太阳》剧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部小切口大背景创意的红色音乐剧,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来之不易,展现了党从近代以来百折不挠中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历程,歌颂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血肉相融、情同手足、团结奋斗、互助互爱,大团聚、大团结、大发展的辉煌成果;第一部内蒙古自治区盟级(地区级)乌兰牧骑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第一部由盟级乌兰牧骑独立制作编演的红色音乐剧……

可以说,《太阳》剧是一部对“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完美呈现的音乐剧,是一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学赞歌。


图片

     张彩华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中文副教授  内蒙古兴安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文艺评论作品散见于《草原》《百柳》《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北海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