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自己人效应

  • 2020.02.23
  • 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学家对17位互不认识的大学新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先对这群学生自身关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个人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分别进行相应测试。然后,故意将价值观相似的学混合安排到几个寝室,经过16周的相处后,发现,在认识初期,距离近的室友更容易互相吸引,但到了后期,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甚至要求住在同一寝室。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种倾向:更乐于接近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点的朋友,这就是心理学上“自己人效应”的反映。这种效应一旦形成,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将明显减少,相互间的影响也会更大,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很有利。


 

 

假设你逛街时看中一条牛仔裤,服务员诚心对你说,“像我们俩这么苗条的身材,买到腰围合适的裤子好难,我就经常买不到,但这条裤子我穿过了,不松又很舒服。”或是对你说,“还是现场试穿好,网上很多衣服质量不过关,我家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你一定会消除很多顾虑,更愿意消费吧。服务员将“是否买裤子”这个问题转移到“处境相似的人如何买到合适的裤子”的问题上,自然地将顾客看作“自已人”,让顾客感受到彼此是面临同一问题的同类人,巧妙增强顾客的信任感。

 

因此,要想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想法,要想拉近彼此的距离,就要学会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善于抓住相似点,在心理上让他感觉到你和他是 “自己人”,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在为他好。